跨学科融合促创新 实践体验启新程
——省网络名师仇大成工作室STEM项目化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在江苏省滨海中学成功举行
课程基地讯 秋意渐浓,学术氛围分外热烈。2025年10月23日,江苏省滨海中学工程智造课程基地迎来了一场教育思想的碰撞与实践的探索。省网络名师仇大成工作室全体成员携手县内众多中小学校教师齐聚一堂,围绕“STEM活动项目化开展”这一前沿主题,展开了一场深度研讨与沉浸式体验并行的学术盛宴。

活动伊始,仇大成主任为本次研讨活动拉开帷幕。他首先对与会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进行了精彩的活动介绍与主题说明。仇主任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深入推进STEM教育、强化项目化学习(PBL)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素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为全天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调和明确的探索方向。

随后,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滨海中学张友春老师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内容翔实、成果丰硕的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学校工程智造课程基地从蓝图到现实的建设发展历程,生动解读了基地以“智造”为核心,融合机械、电子、信息、艺术等多学科元素的模块化组成架构。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张老师如数家珍般地展示了课程基地建设以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工程挑战赛中取得的骄人成绩,充分彰显了项目化学习在激发学生潜能、赋能个性成长方面的显著成效。理论的阐述最终需要实践的印证。分享结束后,张友春老师引导与会教师们移步至智慧农业沙盘展示区。在这里,抽象的物联网概念化为了触手可及的实践场景。老师们亲眼目睹了如何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如何通过无线网络远程控制灌溉、温湿度调节等操作,亲身感受到了物联网技术如何精准赋能现代农业生产,对“感知-传输-控制”的智能化流程有了直观而深刻的理解。不少老师亲自操作设备,体验指令下发与执行的即时反馈,惊叹于技术为传统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也对如何将这种前沿科技体验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产生了浓厚兴趣。意犹未尽地离开智慧农业沙盘,老师们又兴致勃勃地穿梭于工程智造课程基地的各功能教室之间。从充满机械美学与编程逻辑的机器人实验室,到将创意变为现实的3D打印与激光雕刻室;从专注于电子设计与制作的创客空间,到融合了结构与美学的木工坊……每一间功能室都像一个微缩的创新工厂,展示着项目从构思、设计到制作成型的完整链条。老师们驻足观看学生作品,与基地指导教师深入交流,感受着不同功能室所承载的独特教学功能与创新魅力,对跨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有了更为具象化的认知。




上午十时,活动迎来又一高潮。特邀专家、来自江南大学的刘向永博士为全体与会教师带来了题为《基于STEAM理念下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的精彩主题演讲。刘博士深耕STEAM教育领域多年,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他从国际STEAM教育的发展趋势切入,深入剖析了项目式学习(PBL)的核心要素与设计原则,强调了真实情境、驱动性问题、持续探究、作品导向与公开表达在项目设计中的关键作用。演讲中,刘博士结合大量来自教学一线的生动案例,层层递进地阐述了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学生兴趣与社会生活设计有价值的项目主题,如何有效搭建学习支架以支持学生的探究过程,如何在项目推进中有机融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如何构建多元、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刘博士的演讲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语言生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极具实践指导价值,引起了在场老师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会场内掌声阵阵,老师们纷纷表示,刘博士的讲座如同一场“及时雨”,为他们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开展STEAM项目化学习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指引和丰富的灵感来源。



此次由省网络名师仇大成工作室发起、江苏省滨海中学承办的专题研讨活动,不仅为区域内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高端的学习交流平台,更是一次对STEM教育项目化实施路径的有效探索与成功示范。它通过理念引领、案例分享、实地观摩、专家报告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多维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与实践经验的共享。相信以此为契机,必将进一步激发区域内教师探索STE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的热情,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