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之光,致敬教师节

2025年9月10日,教师节,江苏省滨海中学工程智造课程基地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新面孔。在这个属于教育工作者的特殊日子里,基地以科技与创新为礼,为高一新生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科技探索之旅。

科技走廊

晨光初启:科技之门为新学子打开

大课间,校园的特别时光,基地的走廊清洁明亮。张老师在入口处的引导着学生们走向心往的科技课堂。电子屏滚动显示着“致敬师者,智造未来”的祝福语,而大厅内,人形机器人“小滨”正用流畅的语音迎接学生:“同学你好,欢迎来到未来工程师的摇篮!”
学生们首先参观了基地的“科技长廊”。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到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从3D打印的医疗突破到新能源车的技术革新,图文展板与交互屏幕结合,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沉浸体验:实验室的“第一课”

1. 人工智能实验室:与AI“对话”

学生们在AI实验室体验了最新搭载情感识别功能的机器人。高一(7)班的李同学尝试对机器人说:“今天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什么?”机器人迅速回应:“感谢老师用代码编写未来,用算法优化人生!”引得现场笑声一片。

2. 无人机与机器人实验室:空中与地面的共舞

无人机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展示了编队飞行表演,10架无人机在空中拼出感恩师恩的图案;而地面机器人则灵活穿越障碍,将一支鲜花递到老师手中——这是学生可实现编程飞行的必然答卷。

3. 汽车工程实验室:解密新能源动力

在模拟驾驶舱内,学生们通过VR设备体验了汽车组拆装过程。孙老师讲解道:“就像老师一点点为我们注入能量,新能源车也需要精细的能量管理。”


师者匠心:特别的日子,特别的致敬

“教师节的意义不仅是感恩,更是传承。希望同学们在这里继承两种精神:一是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二是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张老师则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思考:“致敬每一位在AI时代投身教育的灵魂工程师们:愿大家用智慧与爱作为最动人的提示词,唤醒而非训练每一个独特的智能体——因为教育的温度,永远无法被算法取代。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未来希望同学们用这里的设备,为校园、为社区开发实用的科技产品——这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新生心声:科技种子已播下

高一(1)班的陈同学在电子工艺实验室完成了人生第一块电路板焊接:“我本来以为编程很难,但刚才竟然让LED灯闪起了‘老师节日快乐’的摩斯密码!太有成就感了。”
许多学生表示,原本对“工程智造”感到陌生,但通过今天的趣味互动,发现了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想加入无人机社团,未来帮农民伯伯喷洒农药!”一名学生兴奋地说。


未来展望:从体验者到创造者

据悉,本学期基地将推出“师生共研计划”,鼓励学生与老师组队,针对校园实际问题提出科技解决方案(如“教室光照智能调节系统”等)。教师节不仅是致敬,更是新旅程的开始——“这里不传授答案,只提供寻找答案的工具。”


结语
这个教师节,江苏省滨海中学工程智造课程基地用科技的力量,让学子看见未来的无限可能。当感恩与创新相遇,教育便超越了课堂,成为点燃星火的种子。未来,这里走出的或许不仅是工程师、科学家,更是用技术温暖世界的梦想家。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