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匠心筑梦 智造助力未来

2025年2月19日,春寒料峭中,江苏省滨海中学工程智造课程基地迎来了一批充满朝气的“创客”——高一、高二选修课的学生们。这一天,金工与木工实验室里机器轻鸣、木香萦绕,通用技术赵老师和左老师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课,为学生们叩开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智造融合的大门。

传统工艺赋能创新教育
作为课程基地的核心载体,金工与木工实验室配置了涵盖传统工具与智能设备的“创意工坊”。从木工车床、精密锯台到3D雕刻机、激光切割仪,多元设备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提供了落地空间。赵老师在首堂课上强调:“这里的每一台机器都是实现创意的‘魔术师’,但真正的魔法在于你们的双手和头脑。”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基础操作规范,尝试将设计草图转化为立体模型。高二(3)班的李同学兴奋地说:“没想到物理课上的力学原理,竟能指导我做出稳固的木制书架!”

跨学科实践点燃创造热情
课程设计打破学科壁垒,将物理、数学、艺术与工程思维深度融合。左老师以鲁班锁制作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榫卯角度、调整受力结构,领悟“工匠精神”中严谨与创新的平衡。高一学生分组协作,有的用砂纸细致打磨木料边缘,有的在数控机床前调试参数,实验室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与设备运转声,奏响了一曲生动的“智造交响乐”。

双师引领铸就成长阶梯
作为课程基地的首任授课老师,左老师将十余年物理教学经验注入实践课堂。“我们不仅是技术指导者,更是思维启发者。”两位老师通过“项目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从生活需求出发设计作品——环保笔筒、智能收纳盒、创意台灯等方案已进入制作阶段。未来课程还将引入企业导师,搭建从校园工坊到真实产业的技术桥梁。

“让教育回归实践,让创造融入成长。”江苏省滨海中学以工程智造课程基地为支点,正在撬动一场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当木屑与金属碎屑交织飘落,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作品成型的喜悦,更是解决问题、团队协作与创新突破的核心素养。这座充满匠心的实验室,正成为孕育未来工程师与发明家的摇篮。

期待更多学子在这里,以匠心致初心,用双手创未来!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