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未来智造,点燃创新梦想
——江苏省滨海中学工程智造课程基地3D实验室首课纪实
2025年2月19日,春寒未褪的校园里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热浪。江苏省滨海中学工程智造课程基地的3D实验室内,灯光璀璨,高一、高二选修课的同学齐聚一堂,迎来了这间”未来工坊”的首节实践课程。这不仅是学校推进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群心怀梦想的少年与前沿科技”对话”的起点。
硬核设备赋能创意,科技与想象共舞
走进实验室,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柔性打印机等设备整齐陈列,宛如一座微型”智造工厂”。3D打印机将数字模型化为实体,激光雕刻机在材料上勾勒出精密纹路,而柔性打印机则突破传统材料的限制,让创意不再被物理形态束缚。物理组许老师介绍:”这些设备不仅承载着工业4.0的核心技术,更是一把把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从结构设计到材料应用,每一步都融合了跨学科知识。”选修课学生张同学兴奋地说:”以前只在视频里见过柔性打印技术,现在竟能亲手操作,感觉自己离‘科技创客’的梦想更近了!”
双师课堂打破边界,实践与思维双轨并行
首节课程以”简单3D物品建模入门”为主题,许老师和唐老师采用”双师协作”模式,一人讲解三维建模软件的操作逻辑,一人现场演示实体打印流程。当屏幕上旋转的齿轮模型通过3D打印机缓缓成型时,课堂瞬间沸腾。高二(7)班李同学举着自己设计的个性化书签模型感慨:”从二维图纸到三维实体,我真正理解了‘设计思维’的意义。”这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快速掌握技术要点,更引导他们将物理、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创新土壤培育未来,让梦想照进现实
课程基地负责人表示:”我们打造3D实验室的初衷,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造物者’。在这里,天马行空的创意不会被‘标准答案’限制,科技素养与工匠精神将同步生长。”据悉,后续课程将逐步引入智能传感、编程控制等进阶内容,并计划举办校园创客大赛,让学生作品走出实验室,接受真实场景的检验。
随着首节课的圆满落幕,江苏省滨海中学的科技创新教育迈入了新阶段。这间充满科技魅力的实验室,不仅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更是一颗点燃创新火种的星辰。在这里,每个奇思妙想都将获得破土而出的力量,而今日埋下的科技种子,终将在不远的未来长成支撑国家智造业的参天栋梁。